今天是Linux Level II的最後一次上課,

相較於Level I的上課時間,實在是短蠻多的,

也許是因為Level II是有一定的基礎後上的,

恩...學到現在覺得還是有很多需要時間去鑽研,

所以接下來打算安排時間去考LPI Level I & Level II的證照,

順便PUSH自己花時間去學習。

今天上了備份與防火牆兩大主題...

備份

由介紹備份的重要性開始,

再來就介紹備份的三種模式,

第一種是full backup,

顧名思義就是把需要備份資料完整複製到另外一個儲存媒體上,

每次備份都是fellow相同的模式,

基本上這主要會用在提供重要服務的主機上,

以便於主機掛了,可以用備份檔完整還原到另外一台主機上即可馬上上線使用。

第二種是incremental backup,

主要是進行完一次完整備份後,後續都是用比對的方式,

與前一次備份資料有差異的部分才會進行更新,好處就是效率高,占用系統資源少。

第三種是differential backup,

與incremental backup相似,一樣是第一次先進行完整備份,

後續一樣是用比對的方式,不過每次都是與第一次作比較,

所以時間越久差異就越大,備份資料就越多。

接下來就介紹四個備份的指令:tar、cpio、dd與rsync,

首先是利用tar作目錄的備份,包括gzip與bzip2兩種壓縮的方式,

再來就是使用cpio備份家目錄,用dd備份MBR,

最後介紹rsync同步備份的方式,以及遠端異地備份,

基本上是介紹蠻多應用於Linux備份的基本指令,

不過現在已經有出很多圖形化界面的備份軟體,使用上是蠻方便的。

當然用指令去備份是複雜,不過相對的系統相容性較高,

所以這是管理者需要考量的地方。

防火牆

這是一個蠻重要的課題,

防火牆最大的作用就是限制某些服務的存取來源,用來管制來源與目標的IP,

由介紹網路封包開始,必須先了解封包的格式與內容,

才能能藉由封包的資訊,設定過濾的規則,

再來就是介紹Linux內建的防火牆 iptables,

由介紹封包進入iptables系統Flow Chart開始,說明其架構,

iptables系統中主要由兩個類別組成,

一個就是table,另外一個就是chain,

chain代表封包的傳輸的路徑,

可依流向分成PREREOUTING、INPUT、OUTPUT、FORWARD與POSTROUTING等五種,

table代表過濾的規則,依管理對象分為三種,

filter管理本機的進出;nat管理防火牆後端的主機;mangle管理特殊封包的路由旗幟,

因此在適當的chain中設定tables可以有效管理網路封包的進出,

簡單來說,防火牆可以比喻成機場,網路封包代表進出人員,

入境、出境與轉機,在不同路線設置關卡可以限制進出的人員。

說實在的,防火牆這主題內容實在是很多,所以我先大致上介紹原理,

等後續有更多實務經驗再放上來與大家分享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